行业动态

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要点

发布时间:2025-02-04 21:50:49 文章来源:体育平台app大全官网首页登陆 阅读次数:1

  联合收割机作业一般可采取顺时针向心回转、逆时针向心回转、梭形收割三种行走方法。作业时尽可能保持直线行驶。转弯时应停止收割,将割台升起,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,不要边割边转弯,以防因分禾器、行走轮或履带压倒未割小麦,造成漏割损失。

  根据联合收割机自身喂入量、小麦产量、自然高度、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。作业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。通常情况下,采用正常作业速度进行收割,尽可能的避免急加速或急减速。当小麦稠密、植株大、产量高、早晚及雨后作物湿度大时,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。

  在作业时不能有漏割现象,作业幅宽以割台宽度的90%为宜,保证喂入均匀;但当小麦产量过高、湿度过大或留茬高度过低时,以最低档速度作业仍超载时,应减小割幅,一般割幅减少到80%时即可满足要求。

  割茬高度应根据小麦植株高度和地块的平整情况而定,一般以10—15厘米为宜。割茬过高,由于麦穗高度不一致或通过田埂时割台上下波动,易造成漏割损失;同时,拨禾轮的拨禾铺放作用减弱,易造成落地损失。在保证正常收割的情况下,割茬应尽可能降低但不小于5厘米,以免割刀切入泥土,加速切割器磨损。对于小麦穗头下部茎秆含水率较高地块收获作业时,可选用双层割刀割台,以减少喂入量,降低小麦留茬高度。

  调整拨禾轮的转速,使拨禾轮线速度为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.1—1.2倍,不宜过高;调整拨禾轮高低位置,应使拨禾轮弹齿或压板作用在被切割作物高度的2/3处为宜;调整拨禾轮前后位置,应视作物密度和倒伏程度而定,当作物植株密度大并且倒伏时,适当前移,以增强扶禾能力。拨禾轮转速过高、位置偏高或偏前,易造成小麦穗头籽粒脱落,增加收获损失。调整后,从驾驶室观察,以拨禾轮不翻草、割台不堆积麦秆为宜。

  脱粒滚筒的转速、脱粒间隙和导流板角度的大小是影响小麦脱净率、破碎率的主要的因素。在保证破碎率不超标的前提下,可通过适当提高脱粒滚筒的转速,减小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,正确调整入口与出口间隙之比(一般为4∶1)等措施,提高脱净率,减少脱粒损失。在保证含杂率不超标的前提下,可通过适当减小风扇风量、调大筛子的开度及提高尾筛位置等,减少清选损失。

  做好联合收割机拨禾轮、脱粒清选系统的调整。适当降低割茬,以减少漏割。倒伏严重时,应采取逆倒伏方向收获,拨禾弹齿后倾15—30度,拨禾轮适当前移,可安装专用的扶禾器;顺倒伏方向收获时,拨禾弹齿后倾15—30度,以增强扶禾作用。可通过降低作业速度来减少喂入量,防止堵塞。要适当增加风量,调好风向和筛子的开度,以糠中不裹粮为宜。割台底板轻触地面,割刀距地面高度视倒伏情况调整低于10厘米为宜。

  作业时应根据作物品种、高度、产量、成熟程度及秸秆含水率等情况来选择作业挡位,用作业速度、割茬高度及工作幅宽来调整喂入量,使机器在额定负荷下工作,尽可能降低夹带损失,避免发生堵塞故障。要常常检验核查凹板筛和清选筛的筛面,如有堵塞要及时清洗整理。收割作业结束后粮箱存粮,要及时卸净。

  联合收割机作业一般可采取顺时针向心回转、逆时针向心回转、梭形收割三种行走方法。作业时尽可能保持直线行驶。转弯时应停止收割,将割台升起,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,不要边割边转弯,以防因分禾器、行走轮或履带压倒未割小麦,造成漏割损失。

  根据联合收割机自身喂入量、小麦产量、自然高度、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。作业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。通常情况下,采用正常作业速度进行收割,尽可能的避免急加速或急减速。当小麦稠密、植株大、产量高、早晚及雨后作物湿度大时,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。

  在作业时不能有漏割现象,作业幅宽以割台宽度的90%为宜,保证喂入均匀;但当小麦产量过高、湿度过大或留茬高度过低时,以最低档速度作业仍超载时,应减小割幅,一般割幅减少到80%时即可满足要求。

  割茬高度应根据小麦植株高度和地块的平整情况而定,一般以10—15厘米为宜。割茬过高,由于麦穗高度不一致或通过田埂时割台上下波动,易造成漏割损失;同时,拨禾轮的拨禾铺放作用减弱,易造成落地损失。在保证正常收割的情况下,割茬应尽可能降低但不小于5厘米,以免割刀切入泥土,加速切割器磨损。对于小麦穗头下部茎秆含水率较高地块收获作业时,可选用双层割刀割台,以减少喂入量,降低小麦留茬高度。

  调整拨禾轮的转速,使拨禾轮线速度为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.1—1.2倍,不宜过高;调整拨禾轮高低位置,应使拨禾轮弹齿或压板作用在被切割作物高度的2/3处为宜;调整拨禾轮前后位置,应视作物密度和倒伏程度而定,当作物植株密度大并且倒伏时,适当前移,以增强扶禾能力。拨禾轮转速过高、位置偏高或偏前,易造成小麦穗头籽粒脱落,增加收获损失。调整后,从驾驶室观察,以拨禾轮不翻草、割台不堆积麦秆为宜。

  脱粒滚筒的转速、脱粒间隙和导流板角度的大小是影响小麦脱净率、破碎率的主要的因素。在保证破碎率不超标的前提下,可通过适当提高脱粒滚筒的转速,减小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,正确调整入口与出口间隙之比(一般为4∶1)等措施,提高脱净率,减少脱粒损失。在保证含杂率不超标的前提下,可通过适当减小风扇风量、调大筛子的开度及提高尾筛位置等,减少清选损失。

  做好联合收割机拨禾轮、脱粒清选系统的调整。适当降低割茬,以减少漏割。倒伏严重时,应采取逆倒伏方向收获,拨禾弹齿后倾15—30度,拨禾轮适当前移,可安装专用的扶禾器;顺倒伏方向收获时,拨禾弹齿后倾15—30度,以增强扶禾作用。可通过降低作业速度来减少喂入量,防止堵塞。要适当增加风量,调好风向和筛子的开度,以糠中不裹粮为宜。割台底板轻触地面,割刀距地面高度视倒伏情况调整低于10厘米为宜。

  作业时应根据作物品种、高度、产量、成熟程度及秸秆含水率等情况来选择作业挡位,用作业速度、割茬高度及工作幅宽来调整喂入量,使机器在额定负荷下工作,尽可能降低夹带损失,避免发生堵塞故障。要常常检验核查凹板筛和清选筛的筛面,如有堵塞要及时清洗整理。收割作业结束后粮箱存粮,要及时卸净。

上一篇:2024动感地带5G学校前锋赛河南赛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海选赛闭幕
下一篇:广元职高在2024年“剑门关杯”青少年学生竞赛中获佳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