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贞群是土生土长的成武县党集镇党集村村民,他有一个不寻常的爱好,那就是收藏老式拖拉机。他敞开收藏馆大门,欢迎八方来客前来参观,把自己和每一台拖拉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,为他们讲解拖拉机变革史,讲述红色农耕文化。11月27日,记者来到刘贞群的拖拉机收藏馆,听他讲述收藏路上的故事。
刘贞群在党集村里建起了自己的拖拉机收藏馆,馆里摆放着几十台各式各样的拖拉机,有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拖拉机,有的是曾经出现在人民币上的拖拉机,有的是国外进口的拖拉机,它们型号各异,整齐停放,虽漆身斑驳,但依旧威武不凡。刘贞群不仅收藏这些拖拉机,还把它们修复得能够正常启动和行驶,他把这些拖拉机当作自己的孩子,用心呵护着。
刘贞群的拖拉机收藏梦,源于他的父亲。“我的父亲年轻时是村里的拖拉机手,我从小就看着父亲驾驶着东方红拖拉机在各个村庄为村民服务,帮他们犁地、耕地、播种、收割。当时看着父亲驾驶拖拉机,心里就梦想着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拖拉机手。”刘贞群回忆道,心中充满了自豪感。在他自建的几个车棚里放置着大小不一的拖拉机,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、中国第三代人民币中一元纸币上的拖拉机原型机东方红二八拖拉机、皮带式传动小型轮式拖拉机(俗称小四轮)等曾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辛苦耕耘的拖拉机,如今在这里都能找到。
“我从小就跟随父亲,看着摸着拖拉机长大,对拖拉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。”刘贞群说,他的父亲看到了他的成果,特别高兴,也很支持他的收藏。“拖拉机是父辈这一代人的骄傲,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历史,咱们不可以让它们消失,要把它们存下来,让后人知道那一代人为农业进步付出的艰辛奋斗历程。”
从收藏父亲开的那台“泰山50”拖拉机起,刘贞群便开始了他收藏拖拉机的旅程。他四处寻找、收购,现在馆里的各类拖拉机、农具来自全国各地。有时为修复一台拖拉机,刘贞群要亲自画图,委托加工厂生产配件,他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,只为了让这些拖拉机“重获新生”。在他的努力下,他收藏的所有拖拉机都具备点火发动的能力。“把在民间的东西,搜集回来、留存下来,是父亲和我的心愿,这些拖拉机能一直保存到现在,就是一种成就。”凭借自己对拖拉机的一腔热情,经过几年发展,刘贞群拖拉机收藏馆已初具规模。现如今,在他近5000平方米的收藏馆里,拥有东方红各种系列型号的拖拉机82台,各种旧式配套农具60余台以及各种各样的旧式运输工具和农耕用品。
在拖拉机收藏馆门口,放置着一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,这台外形酷似坦克的拖拉机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,车头上的“东方红”三个字依旧醒目,让人不禁联想起当年它开启我国农业机械化征程时,那奋发的荣光。提起这台拖拉机的收藏经历,刘贞群感慨颇深,“中国老一代拖拉机手对自己驾驶的拖拉机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。这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是从黑龙江运过来的,当时这位老拖拉机手已经70多岁了,并不愿意把拖拉机转让给我。”刘贞群说,他为了这台拖拉机,来来去了黑龙江6次,他向这位老拖拉机手展示他的收藏馆,和他聊自己的拖拉机收藏梦想和对农机文化的传播理想,他的理念和真诚最后打动了这位老拖拉机手。
除了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,刘贞群的收藏馆里还有一台“明星”拖拉机,那就是放在中型农机区的“红十月二十八”,又叫东方红二八拖拉机。刘贞群介绍说,“这台拖拉机非常有意义,那就是中国第三代人民币中一元纸币上的拖拉机原型机。前来参观的群众也最喜欢和这台拖拉机合影留念”。
“讲述一部车轮上承载的历史,倾听一段车轮上发生的故事”“向上个世纪拖拉机手致敬”……在刘贞群的拖拉机收藏馆,淡米色的外墙上挂着各种带有时代记忆的话语。刘贞群说,未来他希望能建一个农机文化公园,将农耕文化用实物体现出来。他的收藏,不仅是为自己的兴趣,也还是为了弘扬农耕文化。他希望能够通过他的拖拉机收藏馆,让更多的人了解拖拉机的发展历史,感受拖拉机的价值和作用,不仅让大家留住一段记忆,更让前来参观的人们体味到中国现代农耕文化厚重的发展史。